美爱网

[说说爱情]你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想要结婚呢

2015-03-09 10:11   71844   1
kitty(中级会员) 关注
生活中最重大的决定

在你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,别人会问你:“怎么没有男朋友呢?”等你有了男朋友,他们又问:"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等你结了婚,他们还问:“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啊?”

所以你开始约会了。哪怕对这个男人你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喜欢,你都会试图发展你们的关系。你开始追着他问:“你怎么看待我们的将来?”“你想要孩子么?”你跟他交往了几个月,也许跟他同居,甚至到你都已经嫁给他的时候,你心里都清楚得很:他照你理想中的男人差得很远。

你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想要结婚呢?是因为你的朋友都结婚了吗?还是被这个社会忽悠得觉得自己该结婚了?或是因为你不想再给女友和她们的老公当电灯泡?这些理由跟你要嫁的那个男人无关,但却预示着不幸的未来——在你们的关系中,如果没有给那个最本质的自己留出空间,你和他都将永远孤独。

社会对你说:人无完人,所以降低标准,找到谁就嫁给谁吧;还说,抓紧结婚就等于是买了保险,不然以后找不到更好的怎么办。可是,婚姻绝不只是买保险。如果你同意降低标准,那么你就成了“真爱不存在”这一信仰的追随者。而在女人的生命当中,没有什么比这个信仰更阴险、更摧残人的了。嫁给谁是你一生最重大的决定。

而如果我们就这样结了婚,那就等于是我们沆瀣一气,打造了一个充斥着无爱婚姻和婚外情的社会。我们也开始相信,无论婚姻多么令人精疲力竭,这就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了,甚至当丈夫开始跟别的女人上床,我们还是这么想。而降低了标准的我们,又把无爱的信念传递给了下一代。

我们接受的是这样一种婚姻幻象,然而却有那么多人并未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幻境里。比如在美国,由于晚婚和高离婚率,已婚家庭的比例首次降到了一半以下。1950年,已婚家庭的数量占全部家庭的78%,而在2010年,这个比例只有48%。1950年,所有家庭中只有9%是独身人士,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高达28%。

这些趋势将对美国社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,我们现在还无法知晓。在美国历史上,这是第一次,大多数女人的生活中没有丈夫。

而在中国,偏离婚姻的趋势更为激进。结婚的时候,没有人会想着将来有那么一天两个人互相怨恨,而在中国的80后人群中,这恰恰是多数婚姻的去向。据民政部的报告说,在2005年,80后的离婚率已经高达57%,而那一年,年龄最大的80后也不过只有25岁。如今在中国,婚姻给人们提供的只是安全感的幻觉,对很多人来说,婚姻是纯粹的亏损。

我看到过朋友们因爱而结婚,也看到有人到了觉得自己该结婚的年龄,好像“闹铃”响了一般,就跟当时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结了婚。那么婚姻究竟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呢?是简单的法律意义上的彼此相守,直至"死亡将你们分开”?或者是别的什么?这是个典型的悖论我们把婚姻想象得很美好,而实际上却不知该如何对待婚姻。

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吧。超过半数的女人离婚之后成了单身;没离婚的人中,又有一半的女人,丈夫会先于她们死去。这就是说,女人一生中完全有可能再次独身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将是独自一人。这非常重要,我必须重复一下: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将是独自一人。

那么让我们来这样看待独身:独身是正常的生活阶段之一,或许它就是正常的生活阶段,而婚姻才是一种过渡状态。

社会关于婚姻的幻象导致女性生活中的浩劫。它骗我们进入欠考虑的婚姻,然后再要我们经历离婚的折磨,最后陷入全面的经济、情感和精神上的不安。

整个中国,整整一代年轻人成长在破碎的家庭中。离婚通常会给女人带来巨大的伤害,但至少我们可以掌控并继续自己的生活;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。在离婚这件事情上,孩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受害者。他们脆弱、无助,有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和负罪感一认为父母离婚是自己造成的。

这种伤害对孩子的影响也许是一生的。在美国,20世纪70年代离婚成了普遍现象,所以我们这一代就成了第一代离异家庭子女。在我朋友们身上,我看到父母离异给他们造成的影响是持续性的。很多人长大以后不敢去爱,对生活中的可能性充满恐惧。

在婚姻不幸但并没有离异的家庭中,孩子也可能会经受一样的痛苦。一项研究表明,父母没有离异的年轻人中有一半认为,如果父母早离了婚他们或许会感觉好过些。

要想解决问题,就要先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。所以,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社会关于婚姻的幻象。既然现如今婚姻的幻象和现实之间存在那么大的鸿沟,为什么幻象还能存在呢?这里有两个原因,第一是单纯的文化滞后。如今女人可以不靠婚姻而自己养活自己,但毕竟这是相对的新生事物;社会信条还没跟上这个变化。

但我认为文化滞后并不是幻象延续的主要原因。我们仍然紧紧抱住幻象不放的根本原因在于——我们希望它是真的。

如今对女人来说,外面世界各样的机会着实令人兴奋,但有时选择也让人心神不宁。事实上,过于丰富的选择可以导致焦虑,正如心理学家巴里•施瓦兹在他的著作《选择的悖论:过犹不及》(The Paradox of Choice: Why More is Less)中所展示的观点。书中援引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:研究人员来到一家食品店,邀请顾客品尝6种不同的果酱。进行了品尝的顾客中,30%的人购买了果酱;第二个周末,她摆出了24种果酱。这一次,更多的顾客进行了品尝,但其中只有3%的人掏钱买了果酱。

当我们为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的时候,风险可比选果酱味道高多了。我们眼下面临的这些个选择,其后果将伴我们度过整个后半生;更糟糕的是,我们作选择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它的未来光景如何。

生活中的选择就像哥伦比亚大学的果酱样品,少一些会让我们感觉更安全。有时候选项少也让我们感觉更舒服,比如能有个男人将自己拥入怀中,该是件多么令人感到安慰的事情,要是这男人比我们年长一些就更好了。我理解这种感觉,我自己也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的。我们向往着出双入对,我们爱上爱情,盼着自己能够归属于某个人。我们愿意去相信:在成年后的生活中,有一条可以预见未来的路,婚姻意味着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,这让我们感觉无比欣慰。


扫一扫二维码,关注微信查看情感资讯。
挽回男朋友、挽回老公、挽回爱情、一对一案例分析、解决爱情难题
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持 反对



上一篇:让这社会营造的婚姻幻象见鬼去
下一篇:我们总是以为结了婚的人更快乐
关注美爱微信,一对一案例分析,解决爱情难题
美爱:专注 恋爱、婚姻、情感的平台
旋凝 05-17 01:41 沙发
男女关系处理得好会传出佳话,处理得不好会传出闲话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
热门标签
相关主题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联系方式|sitemap| 美爱 ( 粤ICP备14021978号 )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4-27 23:54 , Processed in 0.783360 second(s), 85 queries .

Powered by 挽回男朋友 X3.2  Template by:挽回老公

© 2016-2024深圳市一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挽回爱情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