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爱网

[情感问答]为什么我最深爱的人,伤我却是最深的?

2016-07-04 09:57   54721   0
卢悦心理(金牌会员) 关注
为什么我最深爱的人,伤我却是最深的?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【以下咨询内容已向来访者确认可以公开,姓名均为化名!】

《最爱的人伤我最深》,这一首动听动情的歌曲却道出了人间最令人费解的问题——为什么最深的伤害总是来自于我们最爱的人呢?

前不久网络上也盛传一句话——不要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。各类版本的“鸡汤”把这句话诠释的感天动地的。然而有时候不是我们真的想伤害最亲的人,我们经常是无意识的或者控制不住的就在做“伤害最亲人”的事情,那这样一种现象其实也有一定的心理学原因。

如此借助此文,也愿大家真正理解此类问题的内在原因,进而也找到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“扎心”的难题。

晓敏和志宏结婚三年还没有孩子,这是他们俩第三次来找我咨询,他们的问题简单描述一下是:

志宏最近半年工作越来越忙,回家也越来越晚。这让晓敏很焦虑,感觉孤单、失落、被抛弃。几个月内,他们俩连续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。志宏忍无可忍搬到了单位住,后来在家人们的劝说下他又勉强回到了家里。

可是志宏回家后邱敏仍然不能忍受他工作繁忙的状态。她自己也感觉到,自己如此焦虑的情绪会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差,甚至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。于是她与丈夫相约,一起来做婚姻关系咨询。

“戴老师,谢谢您的帮忙,不过今儿我是最后一次过来了。我真是不打算给她过了,真的,您要能帮我把她看好了我谢谢您,要是看不好,我看这婚就离了算了。我真受不了了~”志宏一进门就满脸怨气地说道。

“你还怨我!你一个礼拜回家几趟?一回来就拿着个破手机没完没了的!”晓敏紧跟着说。
“谁没完没了了?睁着眼睛说瞎话,我就拿起来看了一下!”
“行了!在我这儿吵架还得收费,要吵回家吵去。”我实在看不下去了,直接给两人叫了停。

“晓敏,老规矩,你先说!原则没忘吧?——客观描述!只说感受!

晓敏瞪了志宏一眼,进而坐到了我对面。

“昨天他没加班,本来我挺高兴的,心想可有机会跟他聊聊天、说说话了。然后吃完饭,我这就想跟他说说我单位里的事儿。可我这儿刚说两句,他那儿手机微信就响了。我这儿就看着!我就看他看不看!结果他真就把手机拿起来了!”

“我……”志宏在旁边忍不住想说话,让我用手势给压了下去。

“晓敏,客观描述。”

“恩,那个……他倒是拿起来就看了一眼就放下了,但是我还是倍儿堵心。我当时真的什么话都不想说了!他问我‘你接着说啊!’我没给他好脸色,我说,说什么说?不说了!”可他倒好,连哄我都不哄我,直接进屋了,然后脸拉的比我还长。您说,有他这样的吗?我要是他客户,他敢跟我这样吗?他敢吗?气死我了。我说完了!”




注释1:关系越近感受到伤害的程度越高

很多时候,对方一个非常平常的举动,根本没有要伤害我们,但是我们却感受到受伤,感觉委屈,感觉对方不重视我们,感觉自己在对方的心里位置很低。

就像晓敏,对方一两秒完成的看手机动作,换做别人她绝不会有那么大反应。但是因为他是罗宏,是她的爱人,所以她觉得对方就不应该这样做!

她希望志宏对她表现出深切的关心,对她的感受、想法都了如指掌。她需要他自觉自然的送上符合她心意的举动,比如在这个时候——忽略手机的声响。但是,这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!而这种幻想更加重了我们在关系中受伤的可能。

那么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自于哪儿呢?它们来自于创伤,来自早年的客体关系,来自于我们创伤的意向——即:我们心中内化的早年父母的印象,以及自己作为小孩的印象。

比如,父亲是软弱的,残暴的,妈妈是无能的,掌控的。比如,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愚蠢,是羞耻的,是缺爱的,是委屈的……

这种意向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。平时我们用防御层应对许多事情,但是当我们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,我们就会期待弥补过去的伤害。于是“期待弥补”就会化为一种幻象,被我们毫无保留地投射在对方的身上。

这就像晓敏,我们后来了解到,她小时候父母对她关心很少,她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,所以她对父亲的意向是模糊的,母亲在家却也工作很忙、情绪也不好,她对母亲的意向是冷漠的。

于是她对自己的意向是缺爱的,不被关注的。那当她进入亲密关系以后,她很饥渴的想要从对方身上索取关爱。这种索取会超出平常值,极有可能让对方感觉到压力,或者如志宏所说的“无理取闹”!

可是我们不知道,弥补伤痛是有两个方向的:
  • 第一种:创可贴


即表面止痛,自己缺什么,希望伴侣补什么。


比如缺父爱,缺依靠的人,就会找个有力量感的男人老公。比如缺母爱,缺温暖的人,会找一个暖男做伴侣。这样的方式只能在短期关系内得到满足,长期关系它是无法满足的。因为这些爱、支持、理解、疼惜的感觉并没有内化到我们的心里。

这就像别人给我们最爱吃的肉,我们感觉很好,但是肉如果一直是别人给我们的,那么有一天别人不给我们的时候,我们就会被饿死。而甚至饿死之前,我们还都在痛恨着对方!为什么!为什么你就不能一直给我肉吃!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最爱的人身上,感受到最大的伤害。对方开始给了我们最想要的,但当对方不再给的时候,我们就会非常受伤!

那所以根本上,我们要锻炼出打猎的能力,自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
这种创可贴式地止痛也会造成更多问题。比如它会让我们的关系处于一种【不平等】的位置。【平等】是成人关系最最核心的部分。

当我们向对方索取我们缺失的部分,那么对方的身份就是供给者,我们是被供给者。这就像我们作为婴儿与母亲的关系,这实际上是“退行”的现象。过度在婴儿状态,会让我们无法在平等的状态下互动,婚姻关系也会因此失衡。

  • 另一种弥补伤痛的方向是:疗愈


疗愈是说我们真正打开创伤表面去看内在受伤的部分,借由我们个体的成长重新内化一个好父母的形象在心里,以形成一个较为健康的父母意向和孩子意向,从而让我们减轻对亲密关系的依赖。这里疗愈的具体方式方法有很多,不过核心理念都是治本,是从根基上解决问题。

通过咨询,晓敏看到了她对志宏的过高期待。她“绝对化”的认为对方应该知道她的需要,她也“以偏概全”的用一个拿手机的动作完全否认了罗宏对她的好,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都自于她的早期创伤,来自于她弥补创伤的苛求。她也明白了疗愈创伤才是根本途径。

接着,我又向晓敏和志宏抛出了问题的第二个方向,即——寻找我们的创伤点在哪里?
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,我们深层次的需要或者说我们想去弥补的创伤点没有找到,那我们下一次很可能还会因为别的事情而产生冲突。

我问晓敏:
“你生气时,其实是想向对方表达什么?”
“我其实是想告诉他,我很需要他,我希望他在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能更专注一些,更珍惜一些。”
“这种渴望很强烈吗?”
“是。”
“它是最近才有的吗?”
“呃……应该说越来越厉害了吧。自从他工作方面越来越忙,他能给家里的时间就越来越少。有时候他工作完了回来我们都睡了,而天还没亮他就又走了。我感觉他都快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,感觉我们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少,距离越来越大。那可能我情绪最近很激烈也跟这个有关吧。哦还有就是,我越是焦虑他就好像越躲着我,这也让我感觉更抓狂!”




注释2:看似表面我们是在伤害最亲近的人,然而伤害的背后总有一些我们对关系的期待,找到这些期待背后的东西,那是我们疗愈的最好契机。

  亲密感与独立感

在亲密关系中,我们都希望将彼此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,既能感受到亲密感和归属感,又能获得独立感。但这在现实中很难达到,你有时会觉得距离太近,让你透不过气;有时会觉得你们距离太远,无法掌控。

当我们觉得不够亲近时,会有可能通过攻击来获取对方的关心和注意;当我们觉得太过紧密时,也有可能通过攻击来争取独立和自由。

亲密感缺失时,我们会感觉对方要疏远自己,感觉对方不投入,对自己关心不够,感觉很受伤。

我让晓敏找一段回忆来形容这种感觉。

她说她小时候有一盒“七巧板”玩具她特别喜欢,有一次亲戚家的小孩儿来家里玩儿,非要要她的“七巧板”。她妈妈因为面子,就把玩具给了那孩子。她当时哭得很厉害,歇斯底里的,但是她妈妈反而因此打了她。她感到很受伤,觉得自己在妈妈的心里无足轻重,觉得感受不到母亲的爱。

同样,独立感缺失时,我们会感觉没有隐私空间,感觉被操纵,没有自我意识。感觉我是不存在,也会害怕自己丧失掉。

我让志宏找一段回忆来形容这种感觉。

他说,他记得小时候自己要水喝,他爸爸给他倒了一杯。他感觉很烫,但是他爸尝了一口觉得不烫。然后就硬逼着他喝,他闹说烫不喝,结果他爸爸急了把他臭骂了一顿,还说他窝囊。我感到自己的感觉被否认,他的声音完全被忽视,而这种被逼迫、控制的感觉也让他感觉到伤害。

如此可见,他们两人在情感交互中,都进入了被迫害妄想的状态。早年的创伤在相似的情形下被激活了。这种情绪被激发出来的感觉,也会让他们潜意识觉得对方就是当年要伤害自己的人。

当年的伤害,在儿童的眼睛里就是一个恶魔的形象,所以我们会妖魔化对方,在一瞬间把对方全盘否定。




应对模式

那么我们受伤的时候,一般有两种应对。
一种是战斗,一种是逃避。

这两种应对模式也与我们的早年经历有关。

战斗型,父母非打即骂,对孩子攻击,那么孩子小时候就可能形成一种规则印象,即有力量了就是强者。那么等她长大了她就会迫切的追求力量,而受伤的时候也多会使用战斗的方式去应对。

就比如晓敏,她就常常用主动攻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受伤。

逃避型,孩子小时候发现,爸爸离家出走、沉默不语,会让妈妈屈服。父亲用冷暴力来表达他的受伤,同时这种疏远别人方式也能够操控别人。

这就像志宏,当他感受到邱敏的攻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离开,逃避。他是以此来表达受伤,同是也是他潜意识操控晓敏的方式。

  恶果
但是这样的方式是有恶果的。当我们用父母不成熟的方式来解决冲突的时候,往往会引发对方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。

当你表现出攻击,对方如果也是追求力量的人,那他很可能也会用攻击来回应你,最终闹得两败俱伤。

当你使用回避,对方也很可能感受到挟持感而同样选择回避,如此两人都用疏远、用把气氛弄压抑的方式来迫使对方屈服。

这种战斗和逃避的模式,让两个人越来越相信对方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恶魔。

这个过程是投射、认同的过程。我们最先判定对方会伤害自己,于是就像对敌人一样的方式先攻击出去。那对方很可能会攻击回来,于是我们就说,你看你果然对我不好!你就是个恶魔!

这就像晓敏,她先投射丈夫是不关心自己的,在丈夫拿起手机之后,她攻击了出去!接着罗宏生气离开,她于是就确认了志宏就是不关心自己的!

看到了吗?不是对方是恶魔,是我们把对方逼成了恶魔。

那在看到了为什么“我们最深爱的人却让我们感受伤害最深”;同时为什么“我们总是伤害我们最深爱的人”之后,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破局呢?!




注释3:方式方法

天气预报法

以晓敏、志宏为例,我们可以在冲突前,或者冲突进行中和对方进行一个预告,告诉对方的行为会引发什么后果。

“晓敏!你说我光知道工作,说我混蛋。这让我很生气!我很想骂回去,或者干脆不理你!接着可能我们的争吵会越来越厉害,最后爆发到无法收场。也许我们最后会用很长的时间来做修复。但是长此以往,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差,可能最后就真的分手了。我们能不能停下来,不用这种彼此伤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?”

这就是天气预报法,它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双方都从情绪的状态跳到理性的状态,而一旦理智出来了,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。

“我”字开头法

“我”字句开头,或者用“我们”来开头:
“志宏,我现在感觉心里空牢牢的,也有心慌的感觉~”
“志宏,我们一起想想这件事怎么解决可以吗?”
而不是“志宏,你能不能想想我的感受?你能不能不看手机!”

前者从“我”字开头,让对方能直接摸到我们的感受和想法,而如果用“你”开头的话,却很容易被对方理解成被指着、被攻击。

鹦鹉学舌法

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规则系统,以确保我们的对等性。
比如规则:
1.  倾听时不打断对方,在对方陈述完以后,复述对方的话。
2. 接着我们再说自己的话,同时也让对方复述。
3. 强迫彼此,确保彼此接受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。同时在规则中我们也会时时提醒自己的位置,让我们体察关系中的双方是对等的。

当然还有很多方法,比如:及时为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道歉;比如暂停给彼此冷静的时间;比如家庭会议法,相互列举一些提案,最终找到双方都认可的方式等等。

以上这些方法,能够帮助我们在互动中,建立一个共同的连接点,即:我们其实不想让伤害继续下去。我们想一起面对问题,为了更好在一起生活而努力。

那么基于这样的基调,我们也就更容易讨论出——新的、好的互动模式。而借着好的互动模式,我们也就把争吵变成为一种沟通,甚至一种疗愈。我们可以了解什么地方最容易伤害彼此,我们的创伤点在哪里?

找到创伤点,可以增加我们情感的深度。因为创伤点大多和我们的童年情节有关系,知道这些,我们一来有办法不去触碰对方的情绪按钮,二来即便我们不小心触碰了对方的情绪,我们也知道TA的情绪是从哪儿来的,能够让我们意识到TA的反应与当下的事件并不是绝对关联的。那当然我们也就更容易跳出来,帮助彼此去化解情绪。

同时当我们感受到,对方是最了解我们的那个人,甚至可以帮助疗愈我们的创伤的时候,我们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好。

我们最深爱的人可以伤我们最深,同样,我们最深爱的人也能给予我们最深的疗愈。


扫一扫二维码,关注微信查看情感资讯。
挽回男朋友、挽回老公、挽回爱情、一对一案例分析、解决爱情难题
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持 反对



上一篇:哪种可怕的性格特点会毁掉你的婚姻?
下一篇:对的人怎么舍得让你累


关注美爱微信,一对一案例分析,解决爱情难题
美爱:专注 恋爱、婚姻、情感的平台


热门标签
相关主题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联系方式|sitemap| 美爱 ( 粤ICP备14021978号 )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5-2 08:14 , Processed in 0.622634 second(s), 87 queries .

Powered by 挽回男朋友 X3.2  Template by:挽回老公

© 2016-2024深圳市一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挽回爱情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